安徽肥東劉墩—新石器、夏商周遺址考古発掘與研究
著者: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肥東県文物管理所 編 陳小春 編著
出版社: 上海古籍出版社
出版年月日: 2025
刘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定光社区刘墩村,是一处时间跨度大(以新石器、夏商周遗存为主,延续至清代)、文化层堆积厚、遗迹间叠压打破关系复杂的遗址。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,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刘墩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,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。除了基本考古材料的梳理和发布,本报告还采用环境考古、动物考古、分子生物学、稳定同位素等多学科手段进行研究,基本弄清了遗址的整体堆积结构,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江淮地区各时期的考古学文化,也为江淮地区台墩型遗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。
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4月,其前身为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。1984年5月,该所正式挂牌,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省级文物考古研究所之一。内设办公室、保卫科、人秘科、财务科四个行政科室及考古部(含第一、二、三研究室,寿县工作站)、古建筑研究室(文物保护中心)、文物科技保护研究室、资料室等业务部室。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遵循“保护为主,抢救第一,合理利用,加强管理”的文物工作方针,以安徽省文物事业发展战略为指导,以配合经济建设为中心,围绕重大学术课题,开展全省文物的调查与考古发掘、地面文物保护、文物科技保护、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任务。
陈小春,200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,硕士研究生学历,现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。常年从事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,主持和参加的考古发掘项目共二十余项,作为业务骨干参加的发掘项目获田野考古奖二等奖;在《文物》《考古》《东南文化》《南方文物》等专业刊物发表简报及论文十余篇;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,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。
第一章 绪论/1
第一节 自然环境及历史沿革/1
一、区域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/1
二、区域地质构造及地貌格局/1
三、区域内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对古人类活动的影响/3
四、历史沿革/3
第二节 遗址概况及发掘经过/4
一、遗址概况/4
二、发掘经过/5
第三节 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/7
一、资料整理/7
二、报告编写/8
三、相关问题说明/8
第二章 地层堆积及分期年代/11
第一节 地层堆积及整理概况/11
第二节 地层堆积举例/13
一、 TN01E01地层堆积/13
二、 TN01E03地层堆积/14
三、 TGN01E04地层堆积/15
第三节 地层堆积特点及过程复原/17
第四节 分期年代总述/18
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遗存/21
第一节 综述/21
一、文化遗迹/21
二、文化遗物/27
第二节 分述/38
一、文化层/38
二、文化遗迹/106
第三节 小结/203
第四章 夏商时期遗存/205
第一节 综述/205
一、文化遗迹/205
二、文化遗物/208
第二节 分述/214
一、文化层/214
二、文化遗迹/257
第三节 小结/290
第五章 周代遗存/293
第一节 综述/293
一、文化遗迹/293
二、文化遗物/306
第二节 分述/314
一、文化层/314
二、文化遗迹/365
第三节 小结/581
第六章 清代墓葬/583
第一节 综述/583
一、墓葬形制/583
二、出土器物/583
第二节 墓葬分述/587
第三节 小结/605
一、年代/605
二、墓地性质/605
三、其他/606
第七章 多学科检测与研究/607
第一节 人骨研究/607
一、个体保存状况和性别年龄鉴定/607
二、身高、体质量研究/615
三、古病理学研究/619
四、肢骨的起止点改变研究/622
五、肢骨指数研究/624
六、稳定同位素分析/628
七、结语/630
第二节 动物遗存鉴定报告/631
一、材料与方法/631
二、种属鉴定/632
三、数量统计/633
四、测量数据/638
五、痕迹观察/646
六、死亡年龄/647
七、分析与讨论/648
第三节 动物牙釉质的锶同位素分析/650
一、方法与检测/650
二、结果与讨论/651
第四节 植物大遗存鉴定报告/653
一、分析材料的采集与处理/653
二、分析结果/653
三、初步讨论/658
第五节 陶器分析检测报告/661
一、样本情况/661
二、分析检测/666
三、结果与讨论/691
第六节 石器功能研究/696
一、研究方法与对象/696
二、分析结果/702
三、讨论/734
第八章 结语/743
后记/745